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西安新颗粒物生成事件与PM2.5污染形成关系
赵奎锋, 彭艳
干旱气象    2021, 39 (4): 593-602.  
摘要281)      PDF(pc) (7130KB)(1150)    收藏
利用中国气象局秦岭气溶胶与云微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 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 Model 3034)观测的2017年11月1—30日颗粒物粒径谱数据,给出西安9次新颗粒物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事件的统计特征,并结合3次PM2.5污染过程,讨论NPF事件与西安PM2.5污染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NPF事件一般发生在中午到下午,新颗粒物生成后峰值粒径增长速率平均值为5.1±1.8 nm·h-1,凝结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的最大净增长量(net maximum increase in nucleation mode particles number concentration, NMINP)平均值为0.63×104 cm-3,NPF事件不仅增加了大气中凝结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还增加了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 NPF事件有67%存在粒径的持续增长,其中3次事件峰值粒径增长最为显著,最大值增长至175 nm附近。(2)NPF事件发生后,大气中PM2.5质量浓度随颗粒物峰值粒径增大呈增高趋势。(3)3次NPF事件到PM2.5污染过程中PM2.5质量浓度与峰值粒径、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和凝结汇均呈现指数正相关关系,当峰值粒径为100~120 nm时,PM2.5质量浓度高于75 μg·m-3,积聚模态颗粒物数浓度持续高于其他两个模态颗粒物数浓度,出现PM2.5污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